這是注定載入人類探月史冊的重要時點!
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攜帶月球背面樣品成功返回地球,歷時53天、38萬公里的太空往返之旅,創(chuàng)造中國航天新的世界紀錄。
探測器穩(wěn)穩(wěn)落月的“輕盈”身姿,于月背豎起的五星紅旗,“挖土”后在月面留下的“中”字……這場持續(xù)53天的“追月大片”,一幕幕場景令人記憶猶新。
前無古人的航天壯舉
月背采樣在世界上沒有先例可循,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而嫦娥六號采用嫦娥五號成熟技術,硬件產(chǎn)品技術狀態(tài)已經(jīng)確定,約束條件非常苛刻。
為了適應新的任務要求,研制人員開展了大量適配和優(yōu)化設計,攻克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智能采樣和月背起飛上升等多項關鍵技術,成就了這場精彩絕倫的宇宙接力。
——架起地月新“鵲橋”。月背不僅是我們從地球上觀測不到的“秘境”,更有著“不在服務區(qū)”的煩惱。
今年3月率先發(fā)射的鵲橋二號中繼星,在上一代鵲橋號中繼星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全面升級,不僅提高了通信覆蓋能力,還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任務擴展能力,為嫦娥六號和探月工程四期等后續(xù)任務提供功能更廣、性能更強的中繼通信服務。
——實現(xiàn)月背“精彩一落”。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穩(wěn)穩(wěn)落在月背表面。
完成落月只有一次機會。主減速、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15分鐘內,一系列高難度動作,蘊含通信、選址、軌道設計、發(fā)動機協(xié)同、視覺避障等科研智慧和經(jīng)驗。
——“挖寶”主打“快穩(wěn)準”。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采樣,將珍貴的月背樣品封裝存放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完成“打包裝箱”。
經(jīng)受住月背溫差大和月壤石塊含量高等考驗,通過鉆具鉆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方式采集月球樣品;快速智能采樣技術將月面采樣工作效率提高30%左右。
——月背起飛“三步走”。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背點火起飛,先后經(jīng)歷垂直上升、姿態(tài)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成功進入預定環(huán)月軌道。
月背起飛相比月面起飛,工程實施難度更大,在鵲橋二號中繼星輔助下,嫦娥六號上升器借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xiàn)自主定位、定姿。
——月背珍寶搭上“回家專車”。6月6日14時4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上升器和軌道器同時在軌高速運動,軌道器必須抓住時機,捕獲并緊緊抱住上升器,完成對接。應用抱爪式對接結構,僅用21秒完成“抓牢”“抱緊”動作,從而實現(xiàn)月背珍寶的“精準交接”。
“嫦娥六號開展了我國當前最為復雜的飛行控制工作,將為后續(xù)更多月球探測、深空探測任務打下技術基礎?!辨隙鹆柸蝿湛傇O計師胡浩說。
逐夢深空的探月精神
6月25日下午,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湛藍的天幕之下,一頂紅白相間的巨型降落傘緩緩落下,嫦娥六號返回器到家了!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激動的人群中,一位白發(fā)老者引人注目。
他就是主持我國月球探測運載火箭選型論證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級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盡管已是八旬高齡,探月工程的每一次重要節(jié)點,他仍堅持到現(xiàn)場見證。
“17年來,‘長征’火箭以全勝成績六送‘嫦娥’飛天,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我們還要積累經(jīng)驗、再接再厲,向下一次成功發(fā)起挑戰(zhàn)?!边@位已經(jīng)奮戰(zhàn)61年的航天老兵豪情滿懷。
作為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tǒng)工程之一,探月工程不允許有一顆螺絲釘?shù)拈W失。20年來,我國探月工程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都凝結著數(shù)千家單位、幾萬名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嫦娥六號任務周期長、風險高、難度大,更要迎難而上。
嫦娥六號研試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專家楊孟飛幾乎全程堅守在發(fā)射場,不時對任務試驗隊員們提出“刁鉆”問題。
“不是說‘合格了’就萬事大吉,對問題要思考琢磨、深入理解?!睏蠲巷w常勉勵年輕人要敢于較真。
總體電路是嫦娥六號軌道器的血管和神經(jīng),總體電路的“掌舵人”所明璇帶領團隊在發(fā)射場完成226個接點、65束電纜和11項專項測試,全面保障軌道器的“身體健康”。
在嫦娥六號軌道器總裝任務中,“90后”技術負責人陳文成和“95后”徒弟顧偉德從零部件開始跟產(chǎn),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產(chǎn)品重心前移和全周期管理,完成多項工藝改進工作。
偉大實踐催生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實踐。
一代代航天人不斷刷新月球探索新高度,接續(xù)書寫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xié)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
今天,嫦娥六號任務圓滿收官,月背土壤科學研究即將開啟。一份爭分奪秒的時間表,更新了中國探月的任務書——
2026年前后發(fā)射嫦娥七號,開展月球南極環(huán)境與資源勘察;2028年前后發(fā)射嫦娥八號,開展月球資源原位利用技術驗證;2030年前實現(xiàn)中國人登陸月球;203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正如探月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孫家棟所說:“從‘嫦娥一號’飛向月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飛向月球的大門一經(jīng)打開,深空探測的腳步就不會停止。”
據(jù)新華社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