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网站,无码一级午夜福利视频免费区,丁香亚洲婷婷,九九福利国产精品日韩精品,毛片在线观看免费亚洲,美女日卩久久精品网,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欧美码不99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忻州人>>正文
《高手在民間》之:三代當爐
郭劍峰 馮曉磊 趙 菁 張子霖
2024年09月25日 13時53分   忻州晚報

李文虎與父親李黃根

饃·干饃·干饃饃

李文虎,可能是中國最不賺錢的手藝人。

8月25日,李文虎兩口子起了個大早,不到7點就來到打干饃饃的出租屋。和面、擦酥、揉捏、搗碾、上爐。8點半,第一鏊8個干饃饃出爐。

平時,李文虎上午9點前開工,上、下午各打11斤白面的總計百十個干饃饃。這天開工早,是因為頭天晚上一位老主顧打電話,說次日上午要早些過來買15個干饃饃回村看親戚——當日打下的黃昏時分已售罄,只得次日早早動手。

李文虎打的干饃饃,向來是隨打隨售。顧客登門購買,概不外出擺攤。一鏊8個干饃饃,揉捏錘敲、正反烘烤各需半小時。二兩生面打一個,每個售價兩元。李文虎忙碌兩小時打出兩鏊,當天第一筆生意得款30元——這只是毛收入,刨去面粉、胡油、燃氣的成本,純利潤不過15元。一天打百十個,掙個百把塊。

接過焦香繚繞、尚有余溫的干饃饃,老主顧如釋重負,連連道謝。說,村里的姑姑早就惦記著這一口了。忻州的干饃饃,她家老輩兒只認這李家的。李文虎擺擺手:“那是老人吃慣了。老人今年多大歲數(shù)?不敢定小時候還吃過俺爺爺打的干饃饃咧……”

干饃饃是老忻州的特產(chǎn)——忻州獨有,外地皆無。這里說的老忻州,指過去的忻縣、現(xiàn)在的忻府區(qū)。忻州市其他特色食品,比方蒸肉,忻府區(qū)有,定襄縣也有;比方碗饦兒,保德人會做,偏關(guān)人也會做。其加工制作方法一般無二,不好說誰的更正宗、更地道。惟獨這干饃饃,只在老忻州才有。

饃,干饃,干饃饃,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饃,北方人多叫饅頭?!度龂萘x》中,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后班師路過瀘水,風浪大作無法渡過。孟獲獻策:此乃河神作祟,須用四十九顆人頭并黑牛白羊祭之。諸葛丞相何等仁慈,豈能濫殺無辜?“遂命行廚宰牛馬和面為劑塑成假人頭,眉目皆具,內(nèi)以牛羊肉代之,為言‘饅頭’奠瀘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罷,云收霧卷,波浪平息,軍獲渡焉?!薄梆z”音通“蠻”,“饅頭”意為“蠻頭”,民間傳說這就是饅頭的起源。

最早的饅頭“內(nèi)以牛羊肉代之”,這豈不就是肉餡?這樣的“饅頭”豈不就是“包子”?到了宋代,包餡的“包子”一詞才發(fā)明出來,不過此時饅頭又被稱作“炊餅”——就是武大郎挑著擔沿街叫賣的那種。據(jù)說到了清代,“饅頭”和“包子”才徹底區(qū)分開來。如果嚴謹?shù)囟x一下,饅頭,就是一種“把面粉加酵母(肥頭)、水、食用堿等混合均勻,通過揉制、餳發(fā)后蒸熟而成的食品?!卑?,就是“用發(fā)面皮包餡蒸成的食品?!辈贿^,如今上海、江浙一帶,仍有人把包餡子的叫作“饅頭”,比如當?shù)靥厣朗场吧屦z頭”“蟹粉饅頭”,其實就是生煎包子、蟹粉包子。

干饃,陜甘寧青一帶又叫鍋盔。用鏊烙制,面餅直徑二尺開外,又圓又厚像大鐵鍋的鍋蓋——所謂“陜西十大怪”:面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不過,這里說的“干饃”或者“鍋盔”,又同忻州人常見的“原平鍋盔”大異其趣?!霸藉伩泵骘灣庶S色,長方塊形狀,有不包餡的空心鍋魁,也有甜餡鍋盔。據(jù)說當年慈禧“西狩”路過崞陽,當?shù)毓賳T獻上“鍋盔”。西太后沒有見過此物,說“原平鍋盔”長得像“鞋底兒”。至于把饃頭切片烤干,叫干饃也行,叫干饃片更準確。

干饃的“饃”字一疊音,“干饃饃”就成為與干饃大相徑庭的另外一種食品。不用發(fā)面,揉捏、錘打成特殊的造型:正反兩面中間凹進,烘烤時圈狀凸起部位接觸鏊底,烘烤后凹進部分膨起。因為出爐后正反兩面都有焦黃的圈狀凸起,看上去像兩層樓,老忻州人也把它叫作“干樓兒”。

干饃饃不算主食,沒有誰家說今天午飯吃了干饃饃。但它也不是零食,誰的口袋里也不會裝個干饃饃。在老忻州人看來,干饃饃就是用來“搬著”吃的——飯點未到肚已饑,吃半個干饃饃;食欲不振不想吃主食,來一個干饃饃。過去,干饃饃的服務(wù)對象似乎更偏重于老頭、老太。牙口不好了,偏要掰一塊比較堅硬的干饃饃,含在嘴里待其慢慢洇濡發(fā)軟,吃進肚里反而更易消化?,F(xiàn)在,忻州所有打干饃饃的師傅中,只有李文虎一人用老輩兒留下的爐鏊烘焙,只有他按其家傳的手法“擦酥”,因此李家的干饃饃除了“干”,還兼有酥、綿、脆的特色。

李文虎世代居住忻府區(qū)西街村。祖父李有年將打干饃饃的手藝傳給其父李黃根,父親又傳給他,是謂“三世當爐”。李文虎從1996年放下木匠營生重操祖業(yè),至今也快30年。

李文虎祖父李有年(左)

“老忻州”的鄉(xiāng)愁

每個地方的特色食品,與這個地方的物產(chǎn)密切相關(guān),體現(xiàn)在當?shù)氐牡乩須夂颉⑷宋臍v史和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物產(chǎn)豐饒,特色食品自然豐富多彩;物產(chǎn)單調(diào),特色食品難免乏善可陳。

三四十年前,外地人調(diào)侃忻州(忻縣)人:你們忻州有甚了?除了“茭的魚兒”,就是“豆腐腦兒”,此言倒也不差。歷史上,忻定盆地盛產(chǎn)高粱,百姓只能把高粱面的做法推敲到極致。高粱顆粒,磨成面粉前先用水煮,晾干磨面過羅時,分成“頭羅面”“二羅面”乃至粗糲不堪的“三羅面”。待客時,挖兩碗精細的“頭羅面”,放在面盆擱開水鍋里蒸騰,有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搓成的“魚魚”才順滑可口。如果配菜是豬肉蒜薹炒粉條,在“老忻州”看來簡直就是人間至味?,F(xiàn)在一說“豆腐腦兒”,店家就強調(diào)“銅鍋”,似乎忻州“豆腐腦兒”是因為“銅鍋”才好喝。其實,老忻州的“豆腐腦兒”與別處不同,除了細嫩至極、舀起來顫顫巍巍的老豆腐,還有細粉絲和勾芡上色的湯汁。不要小瞧這看上去黑紅黑紅的湯汁,所上之“色”須用白糖熬成。要是倒上一股“老抽”,顏色倒是有了,味道、口感乃至神韻便一概皆無。

物產(chǎn)貧乏,逼迫“老忻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

當年忻縣油料植物種植很少。計劃經(jīng)濟年代,即便城市居民每人每月也僅可憑證購三兩植物油,炒菜、調(diào)涼菜只能點點滴滴。紅白事宴過大年,席面上少不了油糕。忻州“西八縣”油料多,困難年代百姓也是油炸糕?!袄闲弥荨卑颜艉玫母獍僭S紅糖,放在滴了幾點胡油的鏊子上,油溫起來后把糕在鏊子上使勁兒擦來擦去,恨不能把胡油的分子也擦在糕上。老忻州的“擦糕”兩面金黃,倒也軟糯香甜。只是,一個“擦”字,折射出當年百姓多少無奈和心酸。

瓦酥也是老忻州特產(chǎn)。一種食品,何以跟建筑材料搭上關(guān)系?傳說早年忻州某村一個財主想吃頓好的(注意,還是財主),但搜尋一番家里只有幾顆雞蛋、半升白面和瓶底子上的一點兒胡油。這“吃貨”老財不肯罷休,打雞蛋、倒胡油和了一小團面,可是家里又沒有烙餅的鏊子。情急之下,將面團抻開擱在瓦楞上舉火烤之。烤熟后吃在嘴里,居然穌香綿沙,入口即化。這種像瓦片的烘烤食品,因此得名“瓦酥”。后來,做“爐食”的師傅們加以改良,瓦酥才成為老忻州的一大特色。庚子年八月十五西太后西逃路經(jīng)忻州,當?shù)毓賳T奉上此物,慈禧品嘗后贊不絕口,還賜名“龍鳳瓦酥”。現(xiàn)在制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成形時用模托就,油炸出鍋后壓制成瓦狀。外地人逛忻州古城,總要帶走一斤二斤。

老忻州的特產(chǎn),還有“忻州養(yǎng)胃糕”。在“養(yǎng)胃糕”前冠以“忻州”,足見此物為忻州獨有或忻州出品的最為地道。其制作方法,幾個版本的《忻州志》中均有記載:“江米過篩,磨為細粉。先上籠蒸,再入爐烤。”“忻州養(yǎng)胃糕”色呈淺黃、甜酥可口,在“老忻州”看來食療兩宜,胃口不好的老者常吃有益。

麻會,是忻府區(qū)的一個古村落?!奥闀菞棥保彩抢闲弥莸囊环N特色食品?,F(xiàn)在的做法,是將飴糖、色拉油用開水沖開,加入面粉中拌勻打成面穗,將面穗與紅糖調(diào)成的糖油汁混合成面團,將面團搓成長條切成方形劑子,入油鍋炸成黃紅色。撈出倒在盆里,在其表面裹一層蒸熟過篩的面粉和綿白糖。做好的“麻會糖棗”其狀若棗,外表棕褐,里面芯黃,口感酥甜軟綿。

瓦酥、養(yǎng)胃糕、糖棗,同干饃饃一樣,都是“老忻州”開發(fā)的極具忻州地方特色的“搬著”吃的食品,把它們理解成“點心”也沒有問題。這些吃食,就是“老忻州”永遠的鄉(xiāng)愁。

溯源

李文虎的爺爺李有年,大約是20世紀的同齡人。14歲那年,李有年跟忻州城東西兩街、南北兩關(guān)的眾多貧民家庭的子弟一樣,到城內(nèi)財東所開的字號當學徒,學會了打干饃饃的手藝。

民國10年至民國19年,被認為是忻縣商業(yè)的黃金時期。不說走口外的忻縣商人,其時忻縣城內(nèi)就有工商戶400余家,南北大街、東大街、南北兩關(guān)店鋪林立,幾大行業(yè)的字號貨物齊全,種類繁多。1935年,忻縣全縣20萬人口,從商者竟將近4萬。五六人中有一人經(jīng)商,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在眾多商家中,那些資本雄厚、經(jīng)營有方、貨真價實的字號成為百姓購物的首選。當時流傳一句“順口溜”:“要買綢緞穿,公益昌、聚德昌;要吃好點心,文盛樓、德盛樓、興盛樓、桂香樓;要下好館子,慶升園、萬和園、同和園、會林園?!?/p>

文虎說,他爺爺當年學徒的店鋪,是東樓村張姓財東所開的字號“聚德昌”,地址就在后來南北大街上的“職工俱樂部”。不過,從上述“順口溜”看,“聚德昌”應(yīng)該是家綢緞莊?;蛟S是李有年給孫子講故事的時候年老健忘,或許是因為財東當時開的買賣太多而張冠李戴?不得而知。

檢索資料,發(fā)現(xiàn)李有年學徒的店鋪可能是“聚義德”——也是東樓村張姓財東開的買賣,這是一家百貨店,符合李文虎回憶其祖父“店里甚也有,干饃饃只是個捎帶”的描述。

清末民初,忻縣生意人中有“七大富商”之說,其中雙堡村的郜家、樊野村的王家、東樓村的張家又為其中的翹楚。李有年所說的張姓財東,應(yīng)該是指東樓村的張洪鈞及其子官文、仁文——從光緒到清末民初,華北五省“聚”字打頭商號的財東都是張氏父子。各商號每年的收入以白銀計,總數(shù)在三萬兩以上。

現(xiàn)在看來,當年忻縣的大買賣人做生意還真是細大不捐,既揀西瓜也不丟芝麻,只要顧客有需求,就統(tǒng)統(tǒng)在經(jīng)營之列。李文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打干饃饃時,每個售價6毛錢。民國初年一個干饃饃售價幾何無從考證,想來頂多一兩個銅子兒。

李有年學成手藝后一直服務(wù)東家,直到解放后“公私合營”,店鋪歸入忻縣飲食服務(wù)公司,李有年成了掙工資的工人,依舊打干饃饃。退休后,在自家小院悄悄壘起泥火爐,每天打幾十個出售補貼家用。按理說當時不允許個人經(jīng)營,只是這打干饃饃的買賣實在太小,沒準兒“執(zhí)法人員”也好這一口,就對李大爺睜一眼閉一眼。

文虎的父親李黃根生于1938年,至今健在。李黃根少年時跟父親學會打干饃饃。打了幾年實在不掙錢,不得不改行學了木匠。文虎初中畢業(yè)后,跟父親“走東家”打家具、起房蓋屋,雖說掙不了什么大錢,倒也不誤蓋房娶媳婦。如果不是行業(yè)發(fā)生了變化,他也未必繼承祖業(yè)。

90年代前后,人們蓋房再不是土木結(jié)構(gòu),都蓋鋼筋混凝土的“現(xiàn)澆房”,木制門窗也逐漸被鋁合金門窗取代,“老木匠”們一下變得再無用武之地。李文虎也想過改行,但不論是囿于“人過三十不學藝”,還是缺少必要的資本,總歸是“賦閑”在家。有一天收拾小南房,看到旮旯里蒙塵已久、爺爺留下的泥爐子、鐵鏊子和干饃饃錘,想想父親經(jīng)常對他說的“走一處不如守一處”,這才重新支起了李家打干饃饃的攤子。

這一打,就是小三十年。

爐具、爐火的變遷

“老忻州”把各種餅子、糕點統(tǒng)稱“爐食”——用爐火烘烤的食物。李文虎打干饃饃的攤子,算是最小的“爐食鋪”。

李有年打了幾十年干饃饃,一直用泥爐子,爐中所燒只用濕“煤糕”。李黃根也用泥爐打了幾年,后來便做了木匠。李文虎支攤子的時候,有了更趁手的工具——蜂窩煤爐。七八年前,因為環(huán)保的原因蜂窩煤爐不能使用,遂改用罐裝氣的天然氣灶,上置鐵鏊烘烤。文虎說,現(xiàn)在忻州打干饃饃的,除他之外都用烤箱??鞠浼庸さ牧看?,但口感、味道總歸遜色于用鏊子烘烤。

當年為什么用煤糕還得是濕煤糕?這是因為干饃饃除了一個個上鏊時須用急火令其在鏊子上“執(zhí)”(立住、成型)住,這個時間不到一分鐘,剩下的半個小時只能用文火,且火苗不能直及鏊底,須用一個叫“遮火”的物件將火焰蓋住。干饃饃在爐鏊中其實不是被火烤熟的,而是生生被爐溫烘熟。惟其如此,生干饃饃中的水分才能被慢慢“逼”干,口感是脆的。不似烤箱烤出的,雖然“干”則干矣,但難免硬得咯牙。煤糕中一少半是“膠泥”土,燃燒值自然不高。加之又是濕的,自然符合“文火”的要求。而老忻州另一種類似食品“斜尖子”則與烘干饃饃相反,上爐鏊后要用急火一氣呵成。

現(xiàn)在的年輕人,早已不知“煤糕”為何物??尚弥萑酥小?0后”往上的,誰小時候沒有打過煤糕?

山西是“煤海”,按理說不缺煤燒。但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冬天生爐子取暖的塊兒炭不好買,百姓即使能買到也買不起,只好買回便宜的面兒煤,再摻上不要錢的膠泥土打成長方形的“煤糕”。“煤糕”中煤與土的比例大約是2:1或3:2,因此“老忻州”也把“煤糕”叫作“泥糕”。

每年國慶前后,家家戶戶集中打“煤糕”。此時雨水已少而氣溫尚高,方便“煤糕”晾曬。忻州人當年打煤糕,膠泥土都是從西街、南街的土崖上刨得。老輩兒說,這土崖其實就是城墻的夯土堆。用頭把夯土砍削下來,其截面可見白色的細紋。煤面過篩,膠泥土拍碎,按比例混合堆成小丘。從小丘頂端扒坑,漸次擴大,坑中倒水后從小丘底部鏟煤土掩埋?!皭灐眰€把小時后,將煤土與水充分攪拌呈泥狀,鏟一鍬倒入木制或鐵制的模具。用忻州人所說的“膩頁”也就是小鏟把煤泥攤平、中間略鼓、四角壓實、表面抹光。起模,待晾曬至半干時將其搬起側(cè)立加速風干,干透后摞起碼放在窗臺底下。泥糕子是塊兒炭的代用品,一冬天生爐子取暖、燒水就指著它了。

李有年打干饃饃時,泥火爐砌在當?shù)?,挨著揉捏、敲碾干饃饃的面案。泥爐子沒煙囪,燒的又是濕煤糕,煙氣氤氳彌漫,把李大爺嗆成了氣管炎,到了冬天就得吃藥輸液。李文虎一開始就把攤子支在自家門洞,燒蜂窩煤基本無煙,空氣流動,二氧化碳也不甚嗆人。用上天然氣灶后,屋內(nèi)打制,室外烘焙。只是,一個月用四罐氣,一罐一百多,無形中加大了干饃饃的成本。

加酥

切削

錘碾

“生意雖小,招牌事大”

傳承三代的爐鏊和干饃饃錘

上鏊

李家干饃饃

悠然篤定的手藝人

為了打好每天這百十個干饃饃,李文虎上午、下午沒有一點兒歇空。

文虎打干饃饃,從和面到出爐全部手工?,F(xiàn)在加工面食食品的都用和面機,省時省力。文虎不用和面機,認為手工和面才能隨時感知面的軟硬,反復揉搓,直至達到理想狀態(tài)。上、下午各8斤白面和好后,往盆中倒斤半胡油,加三斤面粉,攪拌油、面,令其成為像糝子一樣的“酥”。將酥與和好的面反復攪揉,并不時加入少許干面粉,最后揉成一個發(fā)黃的大面團。

忻州所有打干饃饃的師傅中,只有李文虎在和面時“加酥”??赐庥^,別家的干饃饃黑白分明,只有李家的色呈褐黃。加酥時加干面粉也是李家的獨到之處,文虎說,不加面粉,干饃饃吃起來就沒有那個“脆”勁兒。

“高手在民間”系列有一篇《“邢家老號”黃燒餅》。定襄縣城打黃燒餅最有名的“二門市”的邢快生師傅,做黃燒餅時也要加酥——用白砂糖、精面粉、胡麻油按5:5:3的比例制成酥料,把皮面壓成薄餅狀后將酥料包起,搟成長方形的厚面片,將面片卷起,揪成面劑子。無論李師傅還是邢師傅,做“爐食”時加酥的目的,都是為了食品在常溫下放個十天半月后,吃起來依然酥香如初。

文虎把一大團面分成七八個小面團,每個面團揪成八個面劑子。每揪一個,迅速用濕籠布遮上。依次拿出面劑子,雙手反復揉捏,捏成中間略薄、周邊較厚的面餅。小勺挖一克左右的鹽倒在面餅中間,四周圍攏,將面餅揉捏成桃狀,再用濕籠布遮蓋——這也是面劑子進一步餳發(fā)、柔和的過程。

干饃饃錘是手打干饃饃的惟一工具。錘頭由老杏木刻削而成,雞蛋大小。這柄小錘,李有年當年學徒時師傅留給他,至今已逾百年。油跡深入木質(zhì)肌理,油光可鑒,發(fā)出暗紅的光澤。手柄幾年前用壞,文虎重配了一個。

文虎取出包好鹽的桃狀面劑,左手護持,右手執(zhí)錘由內(nèi)而外錘碾,動作瀟灑至極。干饃饃有正反面,先揉捏反面也就是中間“缽兒”大者,錘碾手圍、擰擠按壓。反面成形后,翻過來正面也照此辦理。揉捏、錘碾一個,用時約摸兩分鐘。做完一個又來一個,動作沒有絲毫停頓。文虎說,不管正面、反面如何錘碾,必須保證包進面劑中的那一點兒鹽永遠處在中心位置,也就是烤好后的膨起部位。沒有這一點鹽,干饃饃吃起來難免寡淡——這點兒鹽,就是干饃饃的靈魂。

上鏊,先用急火令干饃饃的正面“執(zhí)住”,此過程不過半分鐘。移鏊離灶,在灶眼上放鐵焊的“遮火”,“遮火”上再放個鐵蓋子,保證鏊底不見明火。干饃饃的正反面各烘焙約15分鐘,這個空當,文虎回屋揉捏、錘碾下一鏊的八個。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一上午烘焙七八鏊、總計五六十個干饃饃。

文虎說,打干饃饃關(guān)鍵是掌握火候。鏊蓋揭早了干饃饃粘牙,揭晚了自然會烤焦。出鏊后必須晾涼,否則裝袋后容易返潮。天冷時好說,夏天出鏊后要用風扇吹涼。待完全冷卻后,要用刀一個個削去正反面凸起部位的焦黑。和面、加酥、揉捏、加鹽、錘碾、上鏊、烘烤、晾涼、切削,經(jīng)過這一套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工序,一個售價兩塊錢的干饃饃才算完成。

上門買干饃饃的,基本都是老主顧。有的顧客見文虎這般辛苦也給他“支招”:別家用和面機和面還不加酥,加工也用上了機器,出來基本上就是成品,用烤箱一天能打幾百個,你咋就這么死心眼兒?文虎笑笑:這樣做出來口感、口味變了,你還會“照顧”我?

“李氏干饃饃”除了忻州人買,呼市、包頭、豐鎮(zhèn)當年“走西口”“上北路”的忻州人的后代中,小時候回忻州吃過他李家干饃饃的,幾十年過去仍念念不忘。一年冬天,勞累一天的文虎已經(jīng)睡下,聽得有人“哐哐”砸門。開門一看,一位老主顧先忙不迭地道歉,接著說在包頭的年過九旬的舅舅生命垂危,已是彌留狀態(tài)。表兄打來電話說,老人嘴里念叨了幾遍“干饃饃”,因此拜托表弟帶上“最正宗的忻州干饃饃”連夜動身赴包頭,了卻老人最后的心愿。白天打下的一個不剩,文虎趕緊和面、揉捏,緊趕慢趕打出一鏊。幾天后,老主顧帶著表兄表妹給拿的禮品登門致謝,說老人吃了一口后,終于心無掛礙,安詳西去。

從一頭黑發(fā)打到兩鬢斑白,李文虎恪守爺爺留下的“生意雖小,招牌事大”的信條,幾十年來打干饃饃的工本、程序毫不走樣兒。收入僅能溫飽,卻也怡然自得。

當下,無論做什么都追求一個“快”字。李文虎不受其擾,悠然而篤定。他雖然掙不到幾個錢,日子卻也照樣過得安穩(wěn)自在。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guān)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wǎng)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wǎng)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