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繪制了迄今最大的三維宇宙地圖,記錄了大約130萬個活躍類星體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位置。它將成為探測類星體、暗物質暈和超大質量黑洞的強大工具。發(fā)表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展示了這張地圖。
科學家們利用歐洲空間局蓋亞空間望遠鏡的數(shù)據制作了這張新地圖,其中最遠的類星體在宇宙只有15億歲的時候就開始閃耀光芒(宇宙現(xiàn)在的年齡是137億歲)。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亮的物體,是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可見部分。當黑洞的引力使附近的氣體旋轉時,會產生一個極其明亮的圓盤,有時還會產生望遠鏡可以觀察到的光射流。
類星體居住在被巨大暗物質暈包圍的星系中。天文學家認為暗物質暈和類星體之間存在聯(lián)系。暗物質暈可能會將更多物質引導至星系中心,為超大質量黑洞提供能量并點燃類星體,甚至有助于形成更大質量的星系。
天文學家利用遙遠類星體及其宿主星系的位置能更好地了解宇宙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膨脹。例如,將新的類星體地圖與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宇宙微波背景)進行比較,以研究物質聚集在一起的強度。
地圖共同創(chuàng)建者、美國熨斗研究所計算天體物理中心的資深科學家戴維·霍格表示,這不是擁有最多類星體的地圖,也不是測量類星體質量最好的地圖,但它是繪制宇宙總體積最大的地圖。
該團隊使用了蓋亞第3次發(fā)布的數(shù)據,其中包含660萬個類星體候選者。結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和斯隆數(shù)字巡天調查的數(shù)據,研究小組從蓋亞的原始數(shù)據集中刪除了恒星和星系等污染物,并更精確地確定了與類星體的距離有多遠。
該團隊還制作了一張地圖,顯示了塵埃、恒星和其他干擾物質預計會阻擋人們觀察某些類星體的位置,這對解釋類星體地圖至關重要。(張佳欣)
(責任編輯:蔡文斌)